犯天下之不韪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ㄈㄢˋ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ㄓㄧ ㄅㄨˋ ㄨㄟˇ
成语解释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成语繁体犯天下之不韙
成语简拼ftxzbw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 义 词冒天下之大不韪 
成语例子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英语翻译against the world

从犯天下之不韪开始成语接龙



词语解释

  1.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不顾一切,公然干普天下的人认为不对的事情为“犯天下之不韪”。

    国语词典

    1. 韪,是。犯天下之不韪指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错的事。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也作「冒天下之大不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