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í” 笛组词
								
								- 笛韵 [dí yùn]1.谓笛发出乐声。 2.笛发出的乐声。 
- 笛竹 [dí zhú]竹之一种﹐可以制笛。 
- 笛床 [dí chuáng]指笛子。 
- 笛律 [dí lǜ]检定笛音的仪器。 
- 笛材 [dí cái]用以制笛的材料。指笛竹。 
- 笛步 [dí bù]地名。又名邀笛步。在南京市青溪桥右﹐为教坊所在地。相传晋王徽之曾在此邀桓伊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处所。 
- 笛膜 [dí mó]贴在笛子左端第二孔上﹑吹笛时振动发声的薄膜。这种薄膜取自竹子或芦苇的茎中。 
- 早霞短笛 [zǎo xiá duǎn dí]散文诗集。柯蓝作。1958年出版。收散文诗二百余篇。题材广泛,从日常生活一些富有诗意的场景中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意境深邃。 
- 怨笛 [yuàn dí]哀怨幽咽的笛声。 
- 玉笛 [yù dí]1.玉制的笛子。 2.笛子的美称。 3.指笛声。 
- 义觜笛 [yì zī dí]横笛加嘴者。《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高丽 伎﹞又有五絃、义觜笛、笙、葫芦笙、簫。”《文献通考·乐十一》:“义觜笛,如横笛而加觜, 西梁 乐也。而今 高丽 亦有用焉。”亦作“ 义嘴笛 ”。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史籍·义帝》:“《乐器图》有义嘴笛,谓笛上别安嘴也。” 
- 义嘴笛 [yì zuǐ dí]见“义觜笛”。 
- 一笛 [yī dí]1.指一支笛的声音。 2.喻轻微的风声。 
- 箫笛 [xiāo dí]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 向笛 [xiàng dí]嵇康被杀,其好友向秀过其宅,闻邻人吹笛,感音而叹,乃作《思旧赋》。见《晋书.向秀传》。后以“向笛”表示悼念故人﹑追思往事之意。 
- 闻笛 [wén dí]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 哨笛 [shào dí]小笛或竖笛;尤指教鸟鸣叫用的笛。 小笛或竖笛;尤指教鸟鸣叫用的笛 
- 山阳笛 [shān yáng dí]晋向秀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追念亡友嵇康﹑吕安,因作《思旧赋》。后因以“山阳笛”为怀念故友的典实。 
- 笙箫管笛 [shēng xiāo guǎn dí]泛指吹奏乐器。 
- 悲邻笛 [bēi lín dí]三国魏嵇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后,他们的好友向秀过嵇的旧居山阳,听到邻人的笛声,怀亡友感音而叹,于是写了一篇《思旧赋》。见《晋书.向秀传》。后用为哀念亡友的典故。 
- 叉手笛 [chā shǒu dí]古乐器名。又称叉手管。因演奏者执笛状如拱手,故名。宋初称拱辰管,属鼓吹部。 
- 长笛 [cháng dí]气鸣乐器。管身原为木制,故名“木管乐器”,今多为金属,相沿仍称“木管乐器”。管身早期略呈圆锥形,1832年经德国人勃姆改为圆柱形,装有杠杆式音键,发音清澈。广泛用于管弦乐、军乐的演奏以及独奏、重奏等。 管乐器,管身有指孔和吹孔,音域从中央C往上三个八度,外形大体与我国竹笛类似 
- 吹笛 [chuī dí]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 村笛 [cūn dí]1.朴素无饰的笛子。 2.指乡间笛声。 
- 调笛 [diào dí]吹笛。 
- 凤笛 [fèng dí]笛的美称。亦指笛所奏的乐曲。 
- 鼓笛 [gǔ dí]1.鼓和笛。 2.指鼓笛曲。 3.乐器声。 
- 号笛 [hào dí]人们认为起源于凯尔特但流行于英国的单簧管乐器,由木质或骨质间有指孔的管身以及号角式号口和嘴子构成。 人们认为起源于凯尔特但流行于英国的单簧管乐器,由木质或骨质间有指孔的管身以及号角式号口和嘴子构成 
- 鹤骨笛 [hè gǔ dí]以鹤骨制成的笛子。元萨都剌有《鹤骨笛》诗。 
- 横笛 [héng dí]见‘笛’。 
- 桓伊笛 [huán yī dí]见“桓郎笛”。 
- 桓郎笛 [huán láng dí]《晋书.桓伊传》载,桓伊为江州刺史,善吹笛,独擅江左。谢安位显功盛,为人所谗,孝武帝疑之。会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吹一弄后,伊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安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 笳笛 [jiā dí]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节度士兵的乐器。 
- 柯亭笛 [kē tíng dí]传为汉蔡邕用柯亭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 
- 柯笛 [kē dí]见“柯亭笛”。 
- 口笛 [kǒu dí]1.口哨。 2.即哨子。 
- 朗笛 [lǎng dí]清亮的笛声。 
- 邻家笛 [lín jiā dí]同“邻笛”。 
- 邻人笛 [lín rén dí]同“邻笛”。 
- 邻舍笛 [lín shè dí]同“邻笛”。 
- 邻笛 [lín dí]1.亦作“邻篴”。 2.篴,同“笛”。晋向秀《思旧赋》序:“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世即用“邻笛”作为伤逝怀旧的典实。 
- 邻家吹笛 [lín jiā chuī dí]同“邻笛”。 
- 龙笛 [lóng dí]1.亦作“龙?”。 2.指笛。据说其声似水中龙鸣,故称。语本汉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后则多指管首为龙形的笛。 
- 梅花笛 [méi huā dí]笛子。因笛曲有《梅花落》,故名。 
- 牧笛 [mù dí]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亦借指牧笛声。 
- 鸣笛 [míng dí]笛声。 吹出或好像吹出笛声火车鸣笛以便穿过 
- 棚车鼓笛 [péng chē gǔ dí]宋真宗咸平﹑景德间,天下升平。洛中风气,富家每以车载酒食声乐,游于通衢,称做“棚车鼓笛”。参阅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三。 
- 牛背笛 [niú bèi dí]谓骑牛牧童所吹奏的笛声。 
- 蕲笛 [qí dí]用蕲竹制成的笛子。 
- 品笛 [pǐn dí]玩赏笛声。 
- 气笛 [qì dí]利用机械方法使气体或蒸气发生强烈振动的发声器。用来向远处发送信号或发生超声。 
- 羌笛 [qiāng dí]羌族民间吹奏乐器。流传于四川羌族地区。古老的六声阶双管竖笛。据传为秦汉古羌人发明,故名。初用羊腿骨或鸟骨制成。今用当地油竹制成,方筷形,长约15羌笛20厘米,粗如小指,两管并列,以细线绑紧,竹簧插于管头。 
- 樵笛 [qiáo dí]打柴人吹的笛声。 
- 擪笛 [yè dí]按笛奏曲。 
- 万播笛 [wàn bō dí]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 
- 无孔笛 [wú kǒng dí]禅林用语。 
- 前村牧笛 [qián cūn mù dí]“前村牧笛”,古时“蜀州八景”之一。 
- 苗笛 [miáo dí]横吹单簧气鸣乐器。  
- 长笛邻家 [cháng dí lín jiā]晋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用“长笛邻家”为感旧兴怀之典。 
- 鼓笛曲 [gǔ dí qǔ]乐曲名。 
- 哈笛斯 [hā dí sī]哈迪斯是天王宙斯和海王波赛冬的哥哥,第二代主神克洛诺斯和瑞亚的长子。 
- 山阳闻笛 [shān yáng wén dí]比喻沉痛怀念故友。 
- 山阳笛声 [shān yáng dí shēng]形容怀念老朋友。 
- 品箫弄笛 [pǐn xiāo nòng dí]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