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首播


在7年前的今天,2017年8月30日(农历2017年7月9日),《那年花开月正圆》首播。

《那年花开月正圆》在2017年8月30日已经于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首播,如今开播已经一个月有余,该剧热度却只增不减,观众情绪热度十分高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让主演引发热议?

《那年花开月正圆》是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代剧,由丁黑执导,由孙俪、陈晓领衔主演。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讲述了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孙俪:娘娘摇身一变大当家

《那年花开月正圆》收视超高,孙俪再次爆发了她的演技,得到无数网友的认可。从《后宫甄嬛传》到《辣妈正传》,再到前年的《芈月传》,无论是口碑和收视,孙俪从来没有失手过。但这一回扮演大当家周莹,她也是下了一番狠功夫。谁是周莹? 从天资聪颖的“闺房妇人”到富甲一方的";陕西首富”,她在男人主导的商业圈中,几度浮沉起伏。慈禧收她为义女,当地人奉她为";女商圣";。她不仅是中国商业史上唯一有不俗建树的商业才女,而且是唯一在中国商业史上为国家民族创立过不朽功绩的女企业家。《那年花开月正圆》自从开播以来,引发了无数热议。孙俪对演戏敢狠功夫,不仅她荧幕前放得开,在拍摄过程中,孙俪更是放得开,导演甚至多次要求她收敛点,孙俪进组前生下小花没多长时间,但她非常认真,剧本的笔记用各种荧光笔分的清楚,条理清晰,让人看了都不住惊叹。

陈晓:因为沈星移这个角色最不像自己

从新版《笑傲江湖》林平之、《陆贞传奇》男一号高湛、《神雕侠侣》的杨过,陈晓一路走来,伴随着争议,但更多的是赞誉。这一次,他给我们带来的又是一个全新的人物。 剧中,陈晓打破常规跳脱束缚,演绎了一个玩世不恭情深意重的富家少爷沈星移,着实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而对于此番与自身性格差异颇大的角色挑战,陈晓表示:“这就像一场游戏,难度越大,内容就越精彩。”在陈晓眼里,沈星移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反常规”。“沈星移这个角色是一个完全反常规的出场,不学无术不谙世事霸道任性,用一种近乎于完全“反面”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前,这是最刺激也最好玩的东西。随着剧情推进这个人物慢慢地发生转变,观众会产生一种伴随成长的感觉”。 此次饰演的沈星移具有多面性,由一个嚣张纨绔的富家公子,在经历家族巨变之后,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热血青年。谈及接演这个角色的原因,陈晓表示,“正是因为觉得不像自己,好像从来没有饰演过类似于一个败家子,一个好像表面上很坏,但是其实有一颗善心,又有一种家国情怀的一个很丰富的人,所以就选择去接。”俞灏明:浴火重生,演坏人就要坏到底

烧伤事件之后,杜明礼可以说是俞灏明一次惊艳演出。《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全剧最出彩的角色可以说是俞灏明演的杜明礼,开整玩阴,眼神里都是戏,如果说当年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他靠的是颜值,那今天他靠的就是实力和演技。随着剧情的越发深入,俞灏明所饰演的杜明礼可谓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由于其演绎的是戳散大女主周莹“安家梦”的一大反派人物,因在戏中将两面三刀、阴狠无情的作恶手段演绎得入木三分,使得部分入戏的网友对其戏外吐槽。不过,随着情节不断走高,埋藏于杜老板心中的“痛处”被揭穿,加之与胡咏梅之间无法逾越的缺憾情感线索,让杜明礼人设陷入让人又憎又怜的情绪之中。这种角色的大转变,让他从偶像派小鲜肉,直接迈入到实力代表派阵容之中。

俞灏明扮演的杜明礼在已经自刎而死。俞灏明特意在微博发出两张A4纸手写长文,并且写道:“我爱这个被恨被骂的角色,我也由衷的感谢他,不舍…”俞灏明手写发文称:杜明礼终于领盒饭了。大快人心吧,拍手叫好吧?可是我却忧伤难抑啊,忍着眼泪去感受他自刎后那一丝颤抖与挣扎。我真的舍不得,5个月,165天,3960个小时的拍摄周期里,每分每秒我都是杜明礼。我把我的能量,思想,态度,情感毫无保留的托付给了他。”俞灏明还表示,“从端木磊开始,如果说表演的生命是里程碑式的,那杜明礼是一站,下一站我们再相遇。”

《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当红,要问是什么让主演引发热议,那想必就是众多主演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对待作品的认真态度,演员敢于突破自我的演出。这部好剧,你不容错过!

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岁出嫁,20岁守寡,

迫不得已独自一人承担起偌大的家业;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她把整个家族打造成了一个“商业帝国”,

她自己也成了富甲一方的“女首富”。

历史上的周莹

因为资助慈禧太后避难,她被收为义女,

还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因为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

她被当地人称为“活菩萨”。

如此不寻常的一生,结局却是出人意料:

她把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

分给了所有下人。

而她的坟茔,

却进不了她亲手建造的自家陵园,

至今已了无踪迹……

百年之后,她的名字,已经被湮没无闻,

留给后世的,

只是县志上短短的一段话和乡邻的传说。

直到最近开播的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把她的经历搬上了荧幕,

才让所有人都认识了她。

她就是周莹,

在剧里孙俪扮演的就是她。

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传奇

一、17岁出嫁,20岁守寡

周莹,

出生在陕西三原县孟店村,

曾祖父周梅村经营盐业生意,

是当时的富商大户,也是刑部员外郎,

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

而且为人疏财仗义,经常为国捐款。

后来家族不知为何原因分了家,

周家家道逐渐中落,经济拮据。

周莹出生之时,家里环境已大不如前,

且她的双亲早逝,

自幼便由兄嫂抚养长大,

从小就天资聪颖,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周莹16岁的时候,兄嫂做主,

将其许配给了泾阳县首富吴家的独生子,

吴 聘

周吴两家本是世交,

逢年过节多有来往,

可谓是门当户对。

虽说当时周家日薄西山,

但吴家正是如日中天之际。

吴聘的父亲吴蔚文在朝为官,

也是著名盐商,

承办江西、安徽、江西的盐业专卖,

是与胡雪岩同代的红顶商人。

嫁入吴家本是万人羡慕的事情。

但不曾想,吴聘原来早已身患重病,

吴蔚文有意隐瞒了儿子的病情,

想通过婚庆“冲喜”。

结婚当日,吴聘向他坦白了病情:

“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汤。

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

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

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

周莹作为大家闺秀,

多年的教养让她很快做出决定:

“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我周莹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

今日大喜,

望相公能以万利之心戒心猿意马,

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命运弄人,婚后的幸福很快就被到了。

不久,周莹的公公遇难,

三年后,丈夫病逝。

吴聘和周莹曾有过一个女儿,

只可惜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后来,

周莹过继了一个两岁的侄儿做儿子,

改名叫怀先。

等怀先长到10岁时,

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

吴聘去世后,儿子还年幼,

周莹临危受命掌管了吴家家业。

此时,她只有20岁。

在清末那个动乱的年代里,

一个女人要想立足商场,谈何容易?

女人要抛头露面,立足商场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周莹毅然决然的承担起这份责任,

独自一人承担起了偌大的家业。

二、重构庞大的商业王国

虽然吴家本身已有庞大的家底支撑,

但她公公死后,

吴家经营的商业已经逐渐衰落。

为了维持吴氏家族的

商号,店铺、土地等商业资本运作,

她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天赋,

她的阔斧改革可谓前无古人。

周莹天生对数字敏感,

又知人善用且多谋善断,

所以经商之路并没有走得太艰难。

她用原始资本做支撑,

始终坚持诚信经营,

身边也围绕了一众能人,

其中就有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

王子绪等,个个在经商上都颇有见地。

虽然对生意没啥经验,

但周莹很懂得诚信经营的道理。

她卖粮,亲自检查质量,动手拣杂、挑沙、过土;

卖布亲自复尺;

卖茶叶亲自品尝新陈。

相传在1903年,

一位画商将几幅据说是宋徽宗的花鸟图,

高价卖给了周莹收藏。

可没多久,这画被鉴定是膺品。

周莹找来那个画商说:

“你不应该靠欺骗捞银子。

往后谁还敢与你做买卖?

你记住,砸招牌的事,

是商家最可耻的愚蠢!”

可没成想,这事过了没多久,

她自家的一个商号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吴家的一个店把海盐当成晋大青盐在卖,

这让周莹知道后气到不行。

她马上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

还以三倍价格赔偿给了顾客。

经此一事,她盐店的销售额,

在一夜间提高了四倍,

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多。

事后,周莹命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

“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

周莹深谙管人用人之法,

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阳俸阴俸”,

将伙计们的薪俸都提高了两成,

比当时行业的最低年薪高出三成有余,

赚得钱多了,伙计们也更有干劲儿,

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周莹思维超前,很早就进行了制度改革,

让掌柜、伙计纷纷参股,进行资金扩充,

完善整个家族的商业体系,

手下的人都可以获得年底分红,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抱团”,

她希望同大家一起越变越好。

周莹个性重情重义,

所以身边愿意追随她的能人不少。

她把他们视为兄弟姐妹,

把管事伙计们视为手足。

对跟随她始终的丫环书童,

更是知恩以报,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

而且为他们教育子女。

吴家原本的生意主要集中在盐业,

周莹接手后将生意扩充到了

蚕丝、棉花、茶叶、药材等方面。

她凡事亲力亲为,卖粮会亲自检查质量;

整合资源时,

会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

向南方包桑园提前订购生丝,

保证各类货源的充足以及收购价格的稳定。

凭借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务实肯干,

周莹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当时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

南通北达,民间甚至还流传一句顺口溜:

“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

不吃别家的饭,

不住别家的店。”

在周莹的努力下,

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

除了原本的江苏、江西、安徽等地的淮盐外,

又先后在

湖北、上海、甘肃、陕西设立了总号分店,

商铺遍布全国。

她还通过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以及购买更先进的机械设备

与国内没有的纺织布料。

之后还通过一艘艘邮轮远销欧美,

吴家商业版图在她的运营下延伸至海外。

其经营范围之大,

资本之雄厚,可以想见。

周莹一生视商业信誉为生命,

当年义和拳运动爆发后,时局动乱,

匪盗丛生,

坚守商誉的商家也减少了,

周莹却不为所动。

她千里贩粟不加价,

为民解困,获得了民众的一致赞扬,

却招来了一些粮商的痛恨,

骂她砸了他们的饭碗。

周莹听到后只是笑笑说:

“民以食为天,

你若为谋取暴利,无所顾忌,

真正砸破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

周莹的眼光是正确的。

一年秋天,关中棉花喜获丰收。

但是棉花行想趁机杀价,

但周莹还是坚持按照往年的市场价收购棉花,

棉农便将棉花都卖给了她。

第二年,棉花歉收。

因为上年棉花库存充足,

周莹独占商机,赚了一大笔。

7年时间里,

她由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

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

由小打小闹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

对于一名商人而言,

想要让自己在经营中永立不败之地,

信誉的好坏是成败的关键。

周莹一生对信誉的投资,

是推动她成功的垫脚石,

也帮助她扭转了家庭危机,

重新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三、女慈善家和爱国女商圣

周莹依靠经营积累,大量收购地产,

土地多达数百亩;

为了彰显大气,

她还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

仿建了三进四合院,作为吴氏庄园;

还修建了一座花园,

曲折游廊、假山鱼池,极其奢华……

称她为“陕西女首富”,

一点都不为过。

但周莹的格局远不止于此。

除了女首富的身份外,

周莹还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

1900年,慈禧到西安避难时,

周莹向她提供了10万两白银。

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

从此以母女相称。

对于一个寻常人家的女人,

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

慈禧

《辛丑条约》签订后,

她又向慈禧进交了大量白银,同赴国难。

慈禧感于她的义举,

特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

家里的意见各不相同。

但周莹就说:

“这个朝廷不在了,

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周莹不仅对国家有义,对乡里更是有情。

由于连年战乱和天灾,

关中地区涌现出了饥民大潮。

周莹决定开仓放粮,

设置粥厂,赈济灾民。

她还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

这一件件义事,

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

“活菩萨”。

回报乡里、回馈社会自古便是秦商的精神,

周莹将其贯彻一生,始终如一。

她扎根心底的善良、立足现实的善举

为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这也是她商业帝国25年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李文德在《吴安商妇》中评价周莹:

“她不仅是中国商业领域历史

唯一有不俗建树的商业才女,

而且是

唯一在中国商业历史

为国家民族创立过不朽功绩的女商业家,

唯一对庶民百姓爱之深沉的

女慈善家和爱国女商圣。”

周莹一生做过很多善事和壮举,

42岁那年生命走到了尽头,

她将一生巨额财产分给了所有下人,

土地也归村民共有,

还留了些日后重建郑白渠所用资金。

吴家庄园

从17岁踏进吴家大门到42岁去世,

离开周家起,

周莹在吴家度过了整整25年的风雨岁月,

凭借自己刚强不屈的性格和敢于创新的智慧,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撑起了岌岌可危的吴家。

令人心寒的是,

她的坟茔却进不了吴家陵园,

纵观当时占地50亩的陵园,

柏树林立,气势宏伟,

可这偌大的园子

却容不下一个没有子嗣的寡妇。

吴氏陵园

如今,她的坟墓早已了无踪迹,

她所构建的商业帝国也没能躲过时代的浪潮,

和大清朝一同走上了末路,

但她骨子里刚直质朴的秦商风范

和大仁大义的情怀却一直流传下来。

周莹墓志铭

作为晚清卓越的女商人,

她在混乱的时局中慧眼识商机,

任人唯贤,成为了陕西一代女首富。

虽说周莹守寡一生,

却心中有大爱,为国为民,

凭借一己之力挽救家族危机,

贯彻秦商大义,着实令人佩服。

周莹的美德和才智,

不只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

也是秦商人智慧的结晶,

是后代人的骄傲和自豪。

她完美诠释了女人身上

那种自强自立的可贵精神,

也值得现代很多女性学习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