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靡靡之音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注音】ㄇㄧˇ ㄇㄧˇ ㄓㄧ ㄧㄣ
							【近义】濮上之音 郑卫之音 亡国之声 北鄙之音 靡靡之声 亡国之音 
							【反义】钧天广乐 
						
						
						
						
						
							词语解释
							
								- 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外语翻译
							
								- 英语:decadent or obscene music
 
								- 德语:Schlager, Schnulze, kitschig-sentimentales Lied (S, Mus)
 
							
							 
							
							国语词典
							
								- 靡靡,颓废淫荡。靡靡之音是指商纣时颓废淫荡、使人沉溺享乐而忽略国事,进而导致亡国之乐曲。见《韩非子.十过》。《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后指令人颓废、丧志的音乐。如:「常听靡靡之音,会让人放纵或意志消沉。」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乐」。
 
							
							 
							
							网络解释
							
								- 靡靡之音 (汉语词语)
- 靡靡之音,读音mǐ mǐ zhī yīn,汉语成语,指颓废、柔弱的乐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出自《韩非子·十过》。
 - 【“靡靡之音”常误写为“糜糜之音”,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