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惊弓之鸟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注音】ㄐㄧㄥ ㄍㄨㄙ ㄓㄧ ㄋㄧㄠˇ
							【近义】心有余悸 草木惊心 伤弓之鸟 惊弦之鸟 
							【反义】初生之犊 初生牛犊 
						
						
						
						
						
							词语解释
							
								- [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国语词典
							
								-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网络解释
							
								- 惊弓之鸟 (汉语成语)- 惊弓之鸟,成语,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惊弓之鸟”出自于《战国策· 楚策四》,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启示了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俗话说的“未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与做贼心虚恰恰相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