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东北大鼓
						
							【拼音】dōng běi dà gǔ 
							【注音】ㄉㄨㄙ ㄅㄟˇ ㄉㄚˋ ㄍㄨˇ
						
						
						
						
						
							词语解释
							
								- [story-telling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in the chinese northeastern region] 曲艺中大鼓的一种。也叫辽宁大鼓
 
							
							 
							
							国语词典
							
								- 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的曲艺。通常为一人击鼓板演唱,另外由二、三人分别以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常用曲调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流水板、二六板等。
 
							
							 
							
							网络解释
							
								- 东北大鼓
- 东北大鼓是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黑,吉,辽)的传统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民间传播的历史悠久,并一度盛行于沈阳,而沈阳于清末曾设奉天府,故曾有"奉天大鼓"之称。
 -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