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
放浪形骸的解释、用法、故事出处与翻译
					成语拼音:fàng làng xíng hái
					成语注音:ㄈㄤˋ ㄌㄤˋ ㄒㄧㄥˊ ㄏㄞˊ
					成语简拼:flxh
					成语解释: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成语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放荡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骸,不能读作“hài”。
					成语辨形:形,不能写作“行”。
					成语辨析:~与“放荡不羁”有别:~只用于人;形容人的气质、风度、行为;一般不作状语;“放荡不羁”用于人;主要指行为;也可用于其他事物;如河水;狂风等;常作状语。
					近 义 词:放荡不羁 倜傥不羁 
					反 义 词:循规蹈矩 规行矩步 
					成语造句: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放浪形骸,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英语翻译:unrestrained
					词典解释:查询放浪形骸在国语词典中的解释和网络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