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目虎吻
鸱目虎吻的解释、用法、故事出处与翻译
					成语拼音:chī mù hǔ wěn
					成语注音:ㄔㄧ ㄇㄨˋ ㄏㄨˇ ㄨㄣˇ
					成语简拼:cmhw
					成语繁体:鴟目虎肳
					成语解释: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奸狠凶恶的样子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造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
					英语翻译:owl's eyes and tiger's lips--very fierce and cunning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词典解释:查询鸱目虎吻在国语词典中的解释和网络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