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执仗

明火执仗的解释、用法、故事出处与翻译

成语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成语注音:ㄇㄧㄥˊ ㄏㄨㄛˇ ㄓㄧˊ ㄓㄤˋ
成语简拼:mhzz
成语繁体:明火執仗
成语解释: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执,不能读作“zhǐ”。
成语辨形:仗,不能写作“杖”。
成语辨析:~和“明目张胆”;都形容毫无顾忌地公开做坏事。但~偏重在“十分公开;毫不隐蔽”;“明目张胆”偏重“非常大胆;肆无忌惮。”
近 义 词明目张胆 明火执杖 
反 义 词鬼鬼祟祟 
成语造句:有一夜,无端被强盗明火执仗的抢了进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9回
英语翻译:operate in broad daylight
俄语翻译:грабёж среди белого дня
成语谜语:挑灯夜战
歇 后 语:强盗打灯笼;拄着拐棍打灯笼
词典解释查询明火执仗在国语词典中的解释和网络释义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