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籀

zhòuㄓㄡˋ



部首笔画

部首: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UNICODE:7C40

五笔:TRQL 仓颉:HQHW 郑码:MDYK 四角:88562

笔画顺序:撇、横、点、撇、横、点、横、竖钩、提、撇、竖提、点、横折钩、撇、竖、横折、横、竖、横


基本字义

籀 zhòu ㄓㄡˋ 
  1. 〔~文〕古代的一种字体。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
  2. 阅读:~读(读书)。~绎(阅读并理出文章的脉络)。

外语翻译

  • 英语:recite, read; style of calligraphy
  • 德语:entwickeln, entfalten

详细解释

  •  zhòu 

〈动〉

  1. 同本义 [read]
    1. 籀,读书也。——《说文》
    2. 卜籀云。——《春秋传》。按,今本《左传》凡卦兆之词皆以繇为之。
    3. 重籀《论语》诸书。——章炳麟《检论·订孔下》
    4. 睲河海之行、帝王、妃后、臣宰、农工、徒隶之法,无不籀也。——清· 龚自珍《知归子赞》
  2. 又如:籀读(诵读);籀书(即籀文)
    1. “抽”。抽取;引出[take out]
      1. 挥兔豪而匪固,籀鱼网而终灭。——唐· 李俨《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序
    2. 又如:籀演(引申;演绎)

      〈名〉

      1. 汉字的一种文体。一名大篆 [a style of calligraphy]
        1. 周宣王史名籀,其所著文字曰籀文。亦曰大篆。——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 籀,史籀,周太史造大篆。——《玉篇》
        3. 仇校篆籀,篇章毕觌。——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籀文(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

        〈常用词组〉籀文 


        国语词典

        •  zhòu ㄓㄡˋ 

        〈名〉

        1. 参见「籀文 」条。

          〈动〉

          1. 诵读。
            1.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书九千字乃得为吏。」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正韻】直又切【集韻】直祐切,𠀤音胄。史籒,周宣王太史名,造大篆。【法書攷】籒文者,史籒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籒文。《七略》曰:卽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體,卽奇字也。其跡則《石鼓文》存焉。【學古編】李斯旣作小篆,遂以籒文爲大篆。

          又【說文】讀書也。


          说文解字

          讀書也。从竹㩅聲。《春秋傳》曰“卜籒”云。直又切〖注〗卜籒,占卜認讀。


          (籒)讀書也。言部曰。讀籒書也。敘目曰。尉律學僮十七巳上始試。諷籒書九千字。乃得爲吏。試字句絕。諷籒連文。謂諷誦而抽繹之。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乃得爲吏也。此籒字之本義。經傳尟用。周宣王時大史以爲名。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迄今學者絕少知其本義者。故於讀下籒書改爲誦書。於敘目釋爲籒文九千字。重悂貤繆。可勝嘆哉。毛傳曰。讀抽也。方言曰抽、讀也。抽皆籒之假借。籒者抽也。讀者、續也。抽引其緒相續而不竆也。亦假紬字爲之。大史公自序。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如淳云。抽徹舊書故事而次述之也。亦借繇字爲之。春秋傳⺊筮繇辭。今皆作繇。又俗作𦅸。據許則作籒。服䖍曰。繇、抽也。抽出吉凶。从竹。㩅聲。此形聲包會意。直又切。三部。春秋傳曰。⺊籒云。左傳⺊筮皆云繇。此言⺊以該筮也。


          方言集汇

          • 国际音标: tʂou˥˧
          • 日语读音: YOMU
          •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iu5 cu1 [宝安腔] ciu3 [海陆腔] liu5 chiu1 [客英字典] liu5 [客语拼音字汇] zu4
          • 粤语: zau6
          • 近代音: 照母 尤侯韻 去聲 晝小空;
          • 中古音: 澄母 宥韻 去聲 胄小韻 直祐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蕭部 ;王力系统:定母 幽部 ;